提问:女儿迷上国内的娱乐节目和青春剧,开始追国内的美男明星了。最近和妈妈回国,她整天抱着手机追剧。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如何反应?
回答:以下是我的理解 仅供参考 –
1. 首先,父母对于孩子这种行为不要感到有压力或是排斥。少男少女青春期期间对娱乐节目、青春剧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只要不是到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我个人认为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父母一开始,在没有搞清楚孩子追剧追明星背后的原因之前就开始紧张,并试图进行压制,最后出来的效果不会好。任何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压制,都只能换来暂时的、表面的妥协,失去的将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最珍贵的信任与良性互动。
2. 其次,父母也好,孩子也好,大家都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优点和弱点。成年人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幼年时、青少年时的心理状态与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在面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时,降低焦虑感。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出现过激的或是不理智的表现,根本是来源于大人传递出的不信任感与焦虑感。
3. 从生理心理上了解青春期。这个很多地方都有解释,我就不累述了,只提 “青春期的几个主要心理变化特征:独立性、自尊、逆反、结伴、幻想以及性意识觉醒。” (引号中内容摘自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讲座)
在这几个心理变化特征中,针对您女儿的情况,我把幻想和性意识觉醒拎出来讲一下。
根据您的讲述,您女儿对文学是比较感兴趣的,平日里也喜欢自己写一些少男少女感情方面的文字。这样的孩子,一般来讲比较感性,也容易幻想。父母要了解的,是如何帮助女儿,把这种特质往更有利于她个人成长的方向发展。
性意识在我们亚洲文化里,还是属于一个不太能放到台面上来讨论的话题,尤其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我倒建议,父母能够用开放的态度,正常的和孩子聊一聊这个话题。比如,和孩子讨论,什么是爱?怎么样传递健康的爱等等。很多孩子对“爱”以及“爱情”存在着误读和误解,这个在很大程度是成人世界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要么就是避而不谈,遮遮掩掩,或是完全不管,或是管的过多。
4. 另外需要多提醒一点的是,您的女儿是十来岁跟随父母从中国到欧洲生活,对她来说,她是被动接受(或者在没有完全知晓举家搬迁的意义的前提下,同意父母的安排)。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背景下,她需要学习新的语言、行为习惯,她的身上带着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价值观、背景,她需要时间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她学习如何融合,如何在两种或多种文化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利的因素。
她或许会感到很茫然,感到自己对欧洲的语言文化等有隔阂,或许会想念中国的元素(比如综艺节目、偶像剧、明星),儿时的朋友等等。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被网络娱乐所吸引,这一点很重要。
5. 综上所述,我个人建议父母:
(1) 茶余饭后,多和孩子讨论讨论人的大脑是怎么组成的,大脑各个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局限性在哪里? 多聊聊社会现象,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帮助孩子建立起相对理性、独立的思维判断能力,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不那么有利。
(2)试着用轻松的态度,尝试着去了解一下孩子喜欢看的娱乐节目、青春剧或是明星。比如孩子开始追剧的时候,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看(刚开始的时候,哪怕看不进去也假装表现出有兴趣),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看懂什么,或是强迫自己去喜欢孩子当下喜欢的东西,而是通过表现出兴趣,逐步重新获取孩子的信任。没准慢慢的,你自己也会从孩子追的节目中有新发现呢?至少,放掉“对”与“不对”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你才能比较容易的发现问题的根本在哪里。
孩子在生命最初是无条件信任父母,也相信父母是无条件接受自己、爱自己的,但是在一同相处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开始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认为父母爱自己是有条件的 – 事实上,大部分父母爱孩子确实也是有条件的 – 在孩子自己无法完全独立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隐藏的裂痕由此表象化,即:不回应父母的问候,喜欢独处,不爱回家,沉迷于家庭、学校以外的其它事物等。
当裂痕已经产生时,我首先建议父母花一些心力去主动表示友好,和孩子一起看剧,看看孩子喜欢的偶像都有谁。当孩子放松警惕、感到父母确实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也有兴趣时,父母可以在看节目时或是在饭桌上,开始问问孩子为什么喜欢看这些节目,觉得自己的偶像迷人的地方在哪里,一起讨论讨论,也讲讲自己年轻时追过的剧、迷恋过的明星,讲讲自己青春期时候发生的故事。这个过程尽量做的轻松些,带着好奇心去了解,不要急于批判。
有些孩子和父母裂痕不算太深,也有表达欲望的话,慢慢的TA们应该会敞开心扉;有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裂痕已经过深,也不太愿意表达的话,这个我们另做讨论。
(3)关于沉迷。一般来说,我建议父母先观察清楚,不要轻易下类似于“我的孩子沉迷于……”的结论。标签不要随便贴。多观察,多留意,不要随口指责或是管到事无巨细。
前面说过了,茶不思饭不想,对任何其他事漠不关心,这样的表现才可能是沉迷。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说,这个孩子因为在家中没有获得理解或是健康的关爱,心理上感觉到孤独或是单一,从而出现痴迷的状态,要知道,父母本应该是和孩子最亲近的人。
针对追星一事,海蓝博士曾经建议说,家长可以选择在与孩子闲聊的时候问问孩子:如果有机会与自己心中的偶像(团体)见面,你会想要做些什么,你能够为这些偶像明星们做些什么。看看孩子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需要分享给孩子的就是:“无论与谁相处,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我能为对方做的是什么?能有什么样的帮助与贡献?’ 如果我们对他人没有帮助,那就是在浪费他人的时间与生命。对他人无益的事,对我们自己也不可能真正有益。” 就此,我个人的理解是:善待时间,就是善待生命。
(4)多花时间帮助孩子了解自己,鼓励TA发展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事,比如音乐、运动、创作,帮TA找到遭遇人生不如意或是低落时,可以安抚、安慰自己的方法,帮助自己平和的对待困难处境,给自己力量走出低谷。
(5)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中的一切,产生敬畏心。
(6)珍惜时间。从自己做起,珍惜每一寸光阴,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做一个自律的人。给孩子树起健康生活、积极生活的榜样。原则性的事,提醒孩子两到三次,其它的话不要讲了。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尤其强烈,尊重TA们,同时告诉TA们,做事要考虑后果,对自己的思维以及行为负责。开始学会从父母的位置上退下去,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要知道,我们自己也会有迷茫、无助或是犯错的时候。
目前就想到这些,仅供参考。写的有不明白的地方,再讨论。
嘉兰(Amanda), 7 Augus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