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毕金仪女士和张越女士聊“爱”,深有感触。 想来,处于童年时代的孩童,大多好奇: 为什么身边的成年人,有的看上去乐呵呵、有的看上去凶巴巴;有的看上去亲切又可爱,有的人看上去阴森又狡诈;有的人前像天使、人后似魔鬼,而有的虽长相魔鬼却有着一颗天使心? 再大一些的孩童,或许在心中开始发问: 为什么不相爱的人要纠缠在一起,为什么相爱的人仍置彼此于人间地狱…… 成年后,一部分人会开始思考: 为什么一部分孩子长大后会从内心逐步与父母疏远,父母早已不再是自己最能够信任最能够依赖的心灵港湾;一部分父母在养大孩子后,满心只剩下怨恨与指责。而与此… Read the rest
品质与能力
对于一个孩童,最需要且只需要引导和传承的品质与能力是什么? “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品质以及在风浪与逆境中宽慰自己、鼓励自己、成就自己的能力。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如果不早早剧终的话),一切外在都是虚妄,唯有内在贯穿整个生命旅程。 练“内功”,需要一颗清明的心,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与人格,一份愿意直面实相、“知可为知不可为”的勇气与果敢以及对健康的爱的向往。
什么是学习?
学习究竟是什么? 仅仅是对已有程式与经验的吸收与记忆吗?还是也包括对已知的质疑与对未知的探索? 只是这样而已吗? 如果学习只能带给一个人阶段性的满足感和胜利感,那么这样的学习,只会助长傲慢、执念与虚幻。 学习的源动力来自于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如婴儿般,而不来自于惧怕,无论是惧怕自己不足够好,还是惧怕自己被他人赶超。 真正的学习,不是对既有认知的叠加,而是无时无刻、自然而然的觉知与领悟。 真正的学习,不会让一个人被一个接一个的认知所禁锢;真正的学习,不会让人心生恐惧、傲慢或偏见;真正的学习,让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沉淀而虚怀若谷、自由通… Read the rest
去做一棵树
纵观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具备大智慧大修养的“大家”,无一不认为孩童时代是人类这个物种一生中最贴近天地奥秘、最具真智慧、最具天然创造力的时期。 所有的“大家”,到了晚年,无一不谦逊地认为,自己穷其一生,不过只是为了回到孩童的状态。 毕加索留下的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 “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我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将这些天然的、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带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将他们逐一驯化。我们这些成年人,人为创造出来的世界,到底为这些“新鲜血液”的成长提… Read the rest
本分
越是逆境,越要沉下心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和智慧。 一本书看不到十页就犯困;一期善知识的视频看不到五分钟就嫌长;真正有深度的讨论与对话,一听就觉得是带“爹味儿”。现今似乎已成为常态。 这一切,都会很轻易地被推向外界:都是环境的错、都是别人的错、大家都如此。 随波逐流是自己的选择,怨不得任何人。 真正有心想要不断成长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唯有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书和比自己更广阔更深邃更向上的人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成长,把自己带到更开阔更豁达更自由的维度。 适当的情绪发泄与家长里短是必要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自己从不愉快、担… Read the rest
大智慧
真正的智慧,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主旨都在于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实相。当用脑子的时候用脑子(善用脑子),当随心灵的时候随心灵(直觉的力量)。无论听从什么,都需要先具备能够看到实相的本事,要看到实相,就需要回归内心足够深处,足够宁静,不带评判。 真正的智慧,教育我们真诚(于内于外)、谦逊(不卑不亢)、勇敢(在尊重自身客观局限的前提下)、自立(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开阔(知天地宇宙无限)、节制(但凡获得均有代价)、不抱怨(抱怨的源头来自于无视自我潜能)、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它物)、爱与尊重(健康给予及接受… Read the rest
愿
观察、思考孩童/青少年教育二十多年 实践十多年 得出一个(暂时还未被自己否定掉)的结论: 我们自己的教育 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 从孩子会开口叫“爸爸妈妈”开始 就是一种“恐吓”教育 、“情感控制”教育 最常见的例子:“不要乱跑,外面有大灰狼!”、“现在不好好上学,以后你靠什么吃饭,养活自己,结婚生子?”、“你知道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有多不容易,你还不听话!”(必须说明的是,为人父母十分不易,不可否认。这里指的是家长和孩童说话时,尤以生气时,家长的心理至高点与言语惯性。家长自己小时候就是听这样的话语长大的,很容易… Read the rest
成人与孩童
教育、医疗、养老 放到任何社会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议题… Read the rest(图片来源:全球商业认知) 作为个体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难以在短期内颠覆旧有意识形态与体系(事实上 即便是实现变革 也会产生新的亟待解决的难题)但这不代表说 我们就只能被动接受 仔细想一想 其实仍有很多可以优化的方法与途径 例如 意识到: 1. 任何教育的展开 在紧张与对立的状态下 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无论成年人有多么站得住脚的理由。所有的生命凭借内驱力都天然向着阳光生长 但如果某个生命的内在产生仇恨的情绪 “报复”心理就会占据上风; 2. 任何的教育 都应该着眼于建立长期真诚与平等的关系 互相学习 而不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