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疗、养老 放到任何社会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议题 (图片来源:全球商业认知) 作为个体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难以在短期内颠覆旧有意识形态与体系(事实上 即便是实现变革 也会产生新的亟待解决的难题)但这不代表说 我们就只能被动接受 仔细想一想 其实仍有很多可以优化的方法与途径 例如 意识到: 1. 任何教育的展开 在紧张与对立的状态下 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无论成年人有多么站得住脚的理由。所有的生命凭借内驱力都天然向着阳光生长 但如果某个生命的内在产生仇恨的情绪 “报复”心理就会占据上风; 2. 任何的教育 都应该着眼于建立长期真诚与平等的关系 互相学习 而不是单向发号施令; 3. 当成年人希望孩童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 那我们就需要先帮助自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做这一份可做可不做人在心不在的工作 回家就躺平 这样的状态无法让孩童深切体会到 “热爱”到底长什么样子; 4. 当成年人希望孩童好生吃饭,那大概我们自己就先需要有个好胃口,尽量不浪费粮食,对每日的供给保有感恩的心态,一日三餐不只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而已;或许也会有必要让孩童体会一下饥饿的滋味 明确了解保护牙齿好生吃饭是自己的责任,与他人无关; 5. “不爱学习”不总是孩童自身的问题 尝试找出背后的原因 尽量多帮助 少斥责(如果生气和斥责能解决问题,那么成年人和孩童的关系应该越来越融洽,孩童应该越来越信任成年人才是); 6. 多接触真诚、正直、有思考能力、有行动力、能和孩童平起平坐的人,在孩童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之前,谨慎帮助孩童选择对其产生影响力的人。真正健康的状态是,孩子自身成长得好(可持续性),获益良多(学会自主自立自强),而不是孩子成长的简历多么好看。哈佛剑桥是名校,可进去了也得跟对导师才能学到真本事,一生受益; 7. 多和孩童聊天儿、讨论、真诚袒露心声。如果对话的双方或多方,其中有一方不能够意识到:“我可能是错的(包括:我的消息源可能是错的、我的认知可能是错的等)” 那么这样的聊天、讨论就很难真正深入彼此的内心 容易演变成“车祸现场”,属于无效沟通; 8. 自信与信任。一个不自信的人也很难真正信任他人。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始终怀疑他人(包括生活伴侣和孩子),我们需要先关心一下自己的状态; 9. 当孩童还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之前,尽可能避免将孩童拉到国际事件当中,毕竟,很多成年人自己都无法分辨真假虚实; 10. 放过自己。成年人多有一颗关心护佑孩童的心,但当我们做到自己需要做到的事之后(该反省的也反省了,同时也已经落实于行动当中),就请多宽慰自己,谅解自己,没有必要“造神”。现实的生活中不会只有甜蜜与快乐,酸甜苦辣样样尝过才是把脚踩在大地上。凡事尽力即可。再和善的人也会有过激的时刻,再冷血的人也会动恻隐之心,多和让自己更加珍惜自己、觉得人间值得的人相处,如此,才能让孩童感受到欢愉,进而知晓应该如何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帮助自己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 最后一点,也尤为重要:永远不要在孩童面前“伪装”(不包含不得已而为之的善意伪装) 自欺欺人的“身教” 后患无穷。
YJL STUDIO
THE NAME "JIALAN YAN" IS MY PSEUD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