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状态

孩童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把心放进去,一点一点,毫无保留。孩童喜欢一个人,不在于这个人对我有没有用处(生存必需除外)。孩童喜欢一个人,只是单纯喜欢一个人,把自己当下能够做到的最好,分享给自己喜欢的人。

成年人不一样。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先横量对方对自己有没有实际的可用之处;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自认为爱惜时间,祝福问候走过场,复制粘贴转发,“惜字如金”。

我时常在想,如果我不是真心要祝福你,我为什么要联系你,去说一些可说可不说的话?对于不是真心想要祝福的人,我可是一秒钟都不愿意浪费的。看,我也在“衡量”呢!

一个正常的孩童在… Read the rest

真实的模样

好奇心、想要好、学习力,这些原本就是每一个生命自带的出厂设置。只要生命个体身心发育在正常的区间范围内,勿需太多的外力去干扰。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更多的情况是:出厂设置没有被尊重、没有被呵护好,不断被打扰,直到其好奇心被泯灭、一颗想要好的心变得破罐子破摔、鲜活的学习力荡然无存。

婴幼儿的眼眸灵动闪亮,成年人的眼眸呢?

无论处在怎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内心的生态环境才是真正重要的。

与其担心孩童的学习能力,不如担心孩童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建立三观与生活态度过程中的身心健康程度、是否已经内化出一套在面对挫折和不如意时的自我安… Read the rest

自思量

成年人的眼 在很多时候 只是一部沾满灰尘的观景器 与那一刻不得消停的脑、焦躁难耐的心相连

幼童的眼 与心自成一体 眼即是心 心即是眼 

成年人的每一天 大多只是对已有认知与习性的重复与固化

幼童的每一天 大多是崭新与未知 奇妙与挑战

带着一颗永无宁日的脑和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如何去引导人类社会中的幼童与青少年呢?

毕竟 在绝大多数时候 我们连基本的实相都看不到 我们既看不到自己 更看不到他人 

所以 学会将头脑放下 让心回归 如孩童般任性 如孩童般专注 如孩童般真挚不做作 让真正的教育者来到自己面前 让生命从从容容完成它自己

那谁才是真正的教育者呢?

天… Read the rest

过去与未来

 婴幼儿从未来而来,成年人从过去而来。

过去与未来在某一时间点,因生命缘分结缘。每一个当下,才是奇迹发生的时刻。

既然如此,过去怎么能够一味以未来是否服从自己固有的认知来判断未来的未来呢。

平等相待、互助成长、允许自己也允许孩童心智独立,脚踩当下,不评判、不越界、不臆断,才有可能帮助彼此在最大程度上享受这生命本身的丰盛、不可思议与完整性。

生命的内核

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分水岭,找到自身最独特的,去发展它,才有可能安身立命,活出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一切的人为标准都会改变。

尊重生命个体,保护孩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不越界、不“弱化”孩童本来就有的能力,给予孩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动手、去犯错、去自我纠错。孩童会主动帮助自己去适应变化、面对一切挑战。

若是在不接触、不了解、不尊重前沿脑科学,不了解人性与身心运作,看不到实相的情况下,单纯按照大众标准来“评估”孩童,做得越多,破坏性越大。

新的人类社会运转模式,鼓励个体向内生长,找到自己的“船锚”,练内力。向外攀缘
Read the rest

长辈的推荐

前几日,前辈推荐了肖知兴先生的一篇文章《内心没有力量,就不可能走远。》

值得一读。

靠赢过他人、取悦他人、将大众的欲望当作自己的欲望努力度日的人,若不是中途觉醒,怕是要到生命终结之时才会发现:这一生,竟只是一场虚无的消耗。

真正的教育,看见与保护远大过于驯化。重在培土,不在修剪枝叶。

真诚地面对自己,暂时把面向人类社会时的面具摘下,问问自己:

- 为什么孩子们不快乐?

- 为什么即便上了名校、拥有被别人羡慕的工作,内心仍旧紧绷?

- 为什么什么都有,脑子还是无法安宁,一颗心还是放不下,不是想要更多,就是害怕失去?

宁静致远。

没有心中的笃
Read the rest

奢侈与财富

这世间唯一称得上是奢侈和财富的是:

1. 与生俱来的“出厂设置”;

2. 可由自己把控的时间;

3. 身心宁静、自在,无大疾恶疾;

4.(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 --- 一个从内心深处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很难真正信任他人尊重他人;

5. 得天地护佑,避人祸是非、避灭顶天灾;

6. 历经时间长河洗礼得以流传下来的内化后的大智慧。

蒙养与陪伴

曾经问过好几位年龄较小的学生:“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妈妈,你会用哪一个词?”

学生们想了想,回答几乎一致:“做作业。”

小小孩童的表述大多无法完全准确,但直觉一流。

作为成年人,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足够丰盛,我们自己的认知以及生活状态单一,我们几乎无法影响出内外丰盈、元气十足的新生命。

与其忧心孩童被虚拟网络(游戏)带走,为不良习性所感染又或是与父母在心灵上日益疏远,不如多审视自己,有没有充足的“空气”、“阳光”、“雨露”、“风暴”可以拿来分享给孩童,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品格、阅历可以拿来供孩童参照。

真正的教育,直指人心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