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相(三)

奢华酒店的大堂,用餐厅,会议室,客房,走道,洗手间;头等舱/商务舱的候机室,机舱;这些都是除昧的最佳场所。

龙应台曾说:“……看一座城市的文明尺度是,这座城市怎么对待精神病患、对待民工、盲流;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也有很清晰的尺度,就是国家怎么对待弱势群体……”  让我们试着把这句话的范围缩小,将主语宾语改动一下,即:“看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所教养,配得上TA所拥有的尊重的尺度是,看这个人是怎么对待服务于他/她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是怎么处理个体与外界的关系的。” 

这样讲,或许还是有些含糊。让我们来看几个
Read the rest

十字路口的岗亭

九十年代初期 城市里的大十字路口处 一般都设有岗亭和交警

不知从几时起 有天早晨骑车上学 猛然发现路中央的胖大叔换成了一个个儿超高 身材超好 站姿超直的帅GG 

帅GG棱角分明的脸上 挂着一副漆黑的墨镜 白手套黑皮鞋 举手头足吹哨换岗 完美! 

之后的每一天 我的脑子都没消停过: 怎么才能离他近点儿呢?他要把眼镜取了 还会那么帅么?

有一天路过十字路口时 我见他拦下一个闯红灯的骑自行车的人 还把那个人带到了岗亭里.

还能进岗亭?! 我一直好奇岗亭里都有些什么。原来只要闯个红灯就能被帅GG拦下来! 

怀着激动的心情又有些小忐忑 毕竟我是个好孩子.

就这样犹豫来
Read the rest

Lin同学

小学六年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至少有四到五年我都被老师安排和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男孩儿同桌

这位姓Lin的男孩儿自幼行动不便 发音困难 还常常流口水

依稀记得老师说: “你是班长。所以老师安排你和这位行动不便的同学一起坐,你会需要做很多额外的事,可以吗?”

不太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 可既然我和Lin同学同桌了那么久 想必我是答应下来了

每一天 我要负责抄两份笔记 要帮他拉开合上桌椅 要留意他需不需要上厕所

值日生不在的时候 我要送他到男生的洗手间门口 委托其他同学带他进去

他被同学欺负的时候 我要站出来保护他 他情绪低落的时候 我要安慰他

总之 我按照老师
Read the rest

博物馆两三事

昨儿个在博物馆 遇着这么两件事儿:

博物馆A
一个中国小女孩儿一位中国妈妈还有一位中国外婆

博物馆里人不算太多所以基本都有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

小女孩儿兴致挺高但很安静经常会在一件物品或者一幅画前驻足很久

外婆呢看上去兴致并不怎么高时常会听到她喊小姑娘的名字: “走了走了”, “诶, 人怎么又不见了?”, “好了我们走了.”

也听到妈妈和外婆说: “妈, 您别总叫她. 她都十岁了, 不会走丢的. 您累了就先在旁边歇歇,她看好了会过来找我们的.” 外婆没支声.

不多一会儿在另一个展厅又听到这位外婆在喊“xx, xx,” 年轻妈妈
Read the rest

一则小故事

在德国居住的时候,出于工作需要,去夜校念了三个月的德语课。

我们那个班有两个德语老师。

男老师是德国人,女老师是克罗地亚人。

女老师接近五十岁的样子,身材超级棒,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班里差不多十六七个学生,大多来自东欧南欧国家。

当时班里有全职工作的只有我一个。

其他的同学,年长一点的女性基本都是全职太太,年纪轻一些的,一个保加利亚的女孩子在一家泰国餐厅做侍应生,一个立陶宛的女孩子在市里一家酒店里做客房服务,两个罗马尼亚的女孩儿,一个正是进大学的年纪,画画功底非常了得,因妈妈改嫁来的德国,另一个是罗马尼亚硕士毕业,随
Read the rest

深度剖析

朋友今年五十来岁 早年和先生来荷兰的时候 俩人都还只是二十出头的“穷”大学生 住着临时租住的小屋 却也其乐融融. 

直到前几年 夫妻俩才买地造房 自己亲手打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家. 

大女儿出生之后 朋友把零零碎碎的翻译工作停掉 在家专心带孩子. 

几年之后二女儿也出生了. 
 
这家人家家庭氛围特别浓厚 两个女儿成长得好 感情也好. 

虽然知道朋友生性乐观、热爱生活 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会劝她写书回顾过往 和年轻人分享一下经营家庭、养育孩子的秘诀.
 
每每听到我这番话 朋友总是哈哈大笑: “哪有什么秘诀! 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怂恿的次数多了 我们有了一次非正式
Read the rest

投胎是个技术活

直奔主题 - 没有投到上层阶级怎么办? 
 
1. 理性分析. 比如: 上层也好底层也罢本质都是人. 那人的共性是什么? e.g. 都拥有大脑, 身躯; 拥有空气; 拥有一样长度的白天与黑夜; 生命都有完结的一天, 早一点晚一点而已; 都有遭遇天灾人祸的风险; 都需要感受到爱与被爱等等. 
 
2. 找出共性后, 抓住对自己最重要的. 比如: 健康的身体; 创造快乐感知快乐的能力; 美满和谐的家庭等等. 这些都是自己可以打造的, 和钱和资源关系不大. 
 
3. 正确认识差异性. 底层和上层最大的差异性恐怕在于金钱和资源的拥有度了. 在盲
Read the rest

成年人需自省

近五六年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要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可笑 要孩子需要什么意义?! 要孩子就是为了稳固夫妻关系 为了老了有个依托 或者就是喜欢孩子啊! 
 
我存有疑问 因为这些回答都不足以让我信服。

于是 我去书中找答案。

慢慢的 我得出了一点点答案:孩子是来净化这个世界,来约束成年人的,就犹如一面镜子,照射的是成年人自己。

这和婚姻的意义很相像。

很多成年人觉得自己要教育孩子 却不曾想自己都是浆糊脑袋 半点主见没有 一到三四十岁就喊老 你要拿什么来教育孩子。
 
没有人有权利阻止孩子的生命轨迹 父母也不可以:孩子不是私有财产。

成年人能做的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