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至少有四到五年我都被老师安排和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男孩儿同桌… Read the rest
这位姓Lin的男孩儿自幼行动不便 发音困难 还常常流口水
依稀记得老师说: “你是班长。所以老师安排你和这位行动不便的同学一起坐,你会需要做很多额外的事,可以吗?”
不太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 可既然我和Lin同学同桌了那么久 想必我是答应下来了
每一天 我要负责抄两份笔记 要帮他拉开合上桌椅 要留意他需不需要上厕所
值日生不在的时候 我要送他到男生的洗手间门口 委托其他同学带他进去
他被同学欺负的时候 我要站出来保护他 他情绪低落的时候 我要安慰他
总之 我按照老师
博物馆两三事
昨儿个在博物馆 遇着这么两件事儿:… Read the rest
博物馆A
一个中国小女孩儿一位中国妈妈还有一位中国外婆
博物馆里人不算太多所以基本都有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
小女孩儿兴致挺高但很安静经常会在一件物品或者一幅画前驻足很久
外婆呢看上去兴致并不怎么高时常会听到她喊小姑娘的名字: “走了走了”, “诶, 人怎么又不见了?”, “好了我们走了.”
也听到妈妈和外婆说: “妈, 您别总叫她. 她都十岁了, 不会走丢的. 您累了就先在旁边歇歇,她看好了会过来找我们的.” 外婆没支声.
不多一会儿在另一个展厅又听到这位外婆在喊“xx, xx,” 年轻妈妈
一则小故事
在德国居住的时候,出于工作需要,去夜校念了三个月的德语课。… Read the rest
我们那个班有两个德语老师。
男老师是德国人,女老师是克罗地亚人。
女老师接近五十岁的样子,身材超级棒,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班里差不多十六七个学生,大多来自东欧南欧国家。
当时班里有全职工作的只有我一个。
其他的同学,年长一点的女性基本都是全职太太,年纪轻一些的,一个保加利亚的女孩子在一家泰国餐厅做侍应生,一个立陶宛的女孩子在市里一家酒店里做客房服务,两个罗马尼亚的女孩儿,一个正是进大学的年纪,画画功底非常了得,因妈妈改嫁来的德国,另一个是罗马尼亚硕士毕业,随
深度剖析
朋友今年五十来岁 早年和先生来荷兰的时候 俩人都还只是二十出头的“穷”大学生 住着临时租住的小屋 却也其乐融融.… Read the rest
直到前几年 夫妻俩才买地造房 自己亲手打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家.
大女儿出生之后 朋友把零零碎碎的翻译工作停掉 在家专心带孩子.
几年之后二女儿也出生了.
这家人家家庭氛围特别浓厚 两个女儿成长得好 感情也好.
虽然知道朋友生性乐观、热爱生活 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会劝她写书回顾过往 和年轻人分享一下经营家庭、养育孩子的秘诀.
每每听到我这番话 朋友总是哈哈大笑: “哪有什么秘诀! 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怂恿的次数多了 我们有了一次非正式
投胎是个技术活
直奔主题 - 没有投到上层阶级怎么办?… Read the rest
1. 理性分析. 比如: 上层也好底层也罢本质都是人. 那人的共性是什么? e.g. 都拥有大脑, 身躯; 拥有空气; 拥有一样长度的白天与黑夜; 生命都有完结的一天, 早一点晚一点而已; 都有遭遇天灾人祸的风险; 都需要感受到爱与被爱等等.
2. 找出共性后, 抓住对自己最重要的. 比如: 健康的身体; 创造快乐感知快乐的能力; 美满和谐的家庭等等. 这些都是自己可以打造的, 和钱和资源关系不大.
3. 正确认识差异性. 底层和上层最大的差异性恐怕在于金钱和资源的拥有度了. 在盲
成年人需自省
近五六年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要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Read the rest
很多人觉得可笑 要孩子需要什么意义?! 要孩子就是为了稳固夫妻关系 为了老了有个依托 或者就是喜欢孩子啊!
我存有疑问 因为这些回答都不足以让我信服。
于是 我去书中找答案。
慢慢的 我得出了一点点答案:孩子是来净化这个世界,来约束成年人的,就犹如一面镜子,照射的是成年人自己。
这和婚姻的意义很相像。
很多成年人觉得自己要教育孩子 却不曾想自己都是浆糊脑袋 半点主见没有 一到三四十岁就喊老 你要拿什么来教育孩子。
没有人有权利阻止孩子的生命轨迹 父母也不可以:孩子不是私有财产。
成年人能做的
遇到貌似过不去的坎儿感到无能为力时怎么办
1. 如实面对… Read the rest
当大脑开始做无谓的联想时提醒自己回归问题本身. 坎儿是什么? 自己感到无能为力的原因是什么? 是认知上出了问题能力不足以应对局面还是心理上无法做出改变.
2. 端正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首先需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 “这个问题是我自己找上去的, 还是上天丢给我的?” 如果是自己找上门的, 分析一下事件发生的原委; 如果是上天丢给我们的, 接着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上天设这个坎儿给我, 意图是什么? 想要告诉我什么? 我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获得什么, 怎么才能把这个坎儿跨过去?”
3. 控制情绪
这个环节分为
悟
1. 每向上爬一步, 都要提醒自己, 这一步来得是好是坏, 还不一定. 爬得下坡的时候走得坦然, 舒适, 才是重点.… Read the rest
2. 大多数人得等到人生的最后阶段才会意识到, 谈及感情, 每个人真正需要的, 不过是一个愿意听自己说话, 喜欢和自己聊天, 愿意陪着自己的人.
3. 别单凭社会地位, 成就或是金钱而崇拜任何人. 相信自己的感觉. 与这个人打交道, 相处, 看他/她是不是让自己觉得值得信任, 具备真学识, 好品质. 他/她做过什么, 正在做什么, 掀起过什么波浪, 远观便好. 心中不会有涟漪. 毕竟, 人只有在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