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一棵树

纵观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具备大智慧大修养的“大家”,无一不认为孩童时代是人类这个物种一生中最贴近天地奥秘、最具真智慧、最具天然创造力的时期。

所有的“大家”,到了晚年,无一不谦逊地认为,自己穷其一生,不过只是为了回到孩童的状态。

毕加索留下的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 “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我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将这些天然的、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带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将他们逐一驯化。我们这些成年人,人为创造出来的世界,到底为这些“新鲜血液”的成长提
Read the rest

本分

越是逆境,越要沉下心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和智慧。 

一本书看不到十页就犯困;一期善知识的视频看不到五分钟就嫌长;真正有深度的讨论与对话,一听就觉得是带“爹味儿”。现今似乎已成为常态。

这一切,都会很轻易地被推向外界:都是环境的错、都是别人的错、大家都如此。

随波逐流是自己的选择,怨不得任何人。

真正有心想要不断成长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唯有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书和比自己更广阔更深邃更向上的人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成长,把自己带到更开阔更豁达更自由的维度。

适当的情绪发泄与家长里短是必要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自己从不愉快、担
Read the rest

大智慧

真正的智慧,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主旨都在于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实相。当用脑子的时候用脑子(善用脑子),当随心灵的时候随心灵(直觉的力量)。无论听从什么,都需要先具备能够看到实相的本事,要看到实相,就需要回归内心足够深处,足够宁静,不带评判。

真正的智慧,教育我们真诚(于内于外)、谦逊(不卑不亢)、勇敢(在尊重自身客观局限的前提下)、自立(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开阔(知天地宇宙无限)、节制(但凡获得均有代价)、不抱怨(抱怨的源头来自于无视自我潜能)、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它物)、爱与尊重(健康给予及接受
Read the rest

观察、思考孩童/青少年教育二十多年 实践十多年 得出一个(暂时还未被自己否定掉)的结论:

我们自己的教育 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 从孩子会开口叫“爸爸妈妈”开始 就是一种“恐吓”教育 、“情感控制”教育

最常见的例子:“不要乱跑,外面有大灰狼!”、“现在不好好上学,以后你靠什么吃饭,养活自己,结婚生子?”、“你知道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有多不容易,你还不听话!”(必须说明的是,为人父母十分不易,不可否认。这里指的是家长和孩童说话时,尤以生气时,家长的心理至高点与言语惯性。家长自己小时候就是听这样的话语长大的,很容易
Read the rest

成人与孩童

教育、医疗、养老 放到任何社会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议题


(图片来源:全球商业认知)

作为个体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难以在短期内颠覆旧有意识形态与体系(事实上 即便是实现变革 也会产生新的亟待解决的难题)但这不代表说 我们就只能被动接受 仔细想一想 其实仍有很多可以优化的方法与途径 例如 意识到:

1. 任何教育的展开 在紧张与对立的状态下 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无论成年人有多么站得住脚的理由。所有的生命凭借内驱力都天然向着阳光生长  但如果某个生命的内在产生仇恨的情绪 “报复”心理就会占据上风;

2. 任何的教育 都应该着眼于建立长期真诚与平等的关系 互相学习 而不是单
Read the rest

“元宇宙”与孩童

虚拟世界"元宇宙"概念(暂抛开部分积极影响)的提出、开发与推进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潜存的巨大商业利益 

人们愿意自掏腰包消费 除了维持生存发展所需 很多时候是为了让自己情绪上好过一点 和产品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推进虚拟世界的人们 牢牢把握住大部分人类会倾向于逃避现实、不愿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不愿学习或者不相信自己能够学习如何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又希望自己获取一定的掌控感 以及从众、懒于思考 这样的心理特质 断定这桩生意大有可图

作为孩童 如果自小生活环境单一、无趣,缺乏自我掌控感(日程生活、安排多由身边成年人决定),缺乏健康的爱
Read the rest

关于“爱”

...... ...... ......

“行我知道了,谢谢您告诉我。其实作为老师,学生的身心健康永远都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尤其低龄的孩子,需要上洗手间,想要动一动,有了小灵感想要表达等等,这些都是被排在授课内容前面的。我之所以选择做独立教育者,就是为了把孩童的生理心理需要放在首位,允许他们了解自我的感受、重视自我的感受,而不是随时都在扭曲自己,去一味迎合外在的任何期待期望与要求。”

一路成长到现在 见过太多被扭曲的心灵 被表象所迷惑而丧失自我感受的心灵 更可怕的是 很多这样的心灵其实是不自知的 抑或是知道 但选择与现实妥协 

当这些心灵有
Read the rest

常态

“最持久稳定的快乐,是自我成长的快乐。它是一个人通过不断的自我迭代,让自己越来越有能力去涉猎、体验、理解那些真正有内涵,有思想,有艺术审美的事物,能于寻常时照见深刻,在复杂中回归至简。它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观察中不断变焦的体验维度,就像从标准镜头延伸到广角视域,从长焦远景回缩至微观世界,在不同观察尺度中感受到事理的广袤与纤细,让它变成一种可靠的自我指引。” (崔庆龙)

我们来这世间一趟 要尽自己所能 活得敞亮 活得有趣 活得美

困难的境遇 无助的时刻 不被理解的瞬间 彷徨失措 愕然愤怒…… 这种种身心上的考验 几乎人人都会经历

但心中有光的人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