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贰)叁

第一眼见到R,就觉得这是一个极其干练的女人,走路带风、潇洒自如。虽然上了些年纪,眼角有些皱纹,看手机屏幕的时候还需要换一副眼镜,但这些都掩饰不住她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与美。不知这与她常年生活在温暖的南欧是否有关。
 
因为感觉自己已失去直觉太久(后经事实证明,这种感觉实为假象),我问R:“什么是直觉?”
 
R摇了摇手中的酒杯,抿了一口红酒,侧过脸,认真的对我说: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三十多年前,我获得一个外派的机会,到美国管理团队。你知道,三十多年前,外派到美国,那是什么概念? 那是让多少人趋之若鹜的golde
Read the rest

(壹)贰叁

晚餐时 身边坐着一位东欧的职业女性 留意到她指甲油的颜色非常好看 便忍不住称赞了一句
 
女士感到很开心 同我讲说:“这个颜色是我女儿推荐的。你知道,我先生很不喜欢我们的女儿在相貌上花功夫,他总在临睡前跟我叨叨:‘才十二三岁就涂涂抹抹的,这些个玩意儿对她的身体没一点好处!’ 我和我先生的想法就不一样,我觉得孩子愿意让自己看上去更美,愿意尝试新鲜玩意儿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儿,都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呢? 我告诉我先生,与其说教与排
Read the rest

电视、变革与心神

说了好几年了 要把家里的电视机处理掉 卖掉或是捐掉 怎样都好 总之留在家中 只是占据空间 遮挡视线。
 
还有好些其它的东西 大的小的 零零散散 平日里不大用得上的 如若不是打心底里热爱 也打算一并舍掉。
 
人的一生 不必拥有太多的东西 也不必认识太多的人 “物尽其用” 、有几个调频相近 能够“雪中送炭”的知交 就足够好。
 
任何事都是“有得必有失” 所以凡事不要只盯着“得”看 也花点时间想想得到之后会失去什么 愿意失去即将失去的 再来选择得到 可以减少由于一时的冲动或欲望而后悔的机率。
 
昨儿个晚餐后 跟柯里一起 费
Read the rest

《少年说》

“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 阿黛尔·法伯 Adele Faber

早餐前看了一篇文章,提到《少年说》中一个女孩儿控诉自己的母亲对其进行打压式教育,而面对女儿的控诉,母亲反应相当冷淡,并且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是为女儿好。 

想来,节目中女孩儿所表述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这位母亲固执己见的态度同样也不是个例。 

私以为,选择做父母,主要原因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不是为了保障夫妻感情,更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牛X。

选择为人父母,是因为对自己、对社会有足够的认知与自信,身心已基本准备好,准备好因为孩子的出现而看到并接
Read the rest

真正的职责

艾莉丝·克丽斯坦森在讲述“研读”的含义时说:

“... 以最佳的情况来说,我们的教育体系利用激发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来提升这个想法。然后,经常发生的情况却是,学校 - 特别是那些较年幼的孩子所上的学校,企图规定学生应该从研读中学习到什么。

当学生试图调试无以计数的外来观点,而这些观点都不是他们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就好像成了复杂的记忆银行,经常感到精疲力竭。

当研读和个人经验无关时,分离造成的感觉破坏了学生的成长,因为拒绝灵性形体的参与。研读有助于两种形体的成长,能帮助你发现两种形体如何感觉事情。

... 于是,研读最大的用途就是,利用
Read the rest

梦想的力量

在《Yoga of The Heart》中 有这样几段文字:

“... 身为美国人的我一直相信,如果我不断练习和学习如何变得强而有力,我就能感觉并懂得利用其中一种最伟大的力量。我们的文化给予各种力量极高的评价,商场上的谈判力量,经常视个人是否在市场上拥有呼风唤雨的力量而定... 这种力量的观点和不役于物的心性准则完全相反...

这在父母亲和孩子的互动中发生过很多次,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一边听收音机,一边怀抱着梦想向她的妈妈宣布:‘我长大后想要当歌星。’ 她的妈妈立刻用她认为比较切合实际的口吻回答她:‘喔!你没有那种嗓音。’ 这个女孩从此
Read the rest

梨的启示

十月是摘梨的好时节
 
其实并不知晓小园中的梨树是什么品种 一树的梨 有大有小 吃到嘴里糯糯的 香甜又多汁
 
回想起来 我们真没在梨树上费过什么心思 能够想到的就是年初的时候修剪了一下那满眼的蔷薇 让竹子、梨树都能自由地呼吸 而不是被蔷薇缠绕又缠绕
 
要说 大自然中的万物 貌似只有人类最拧巴 整天想着:我是谁,我来这世间做什么,为什么人家样样好我却要什么没什么...
 
不是么?
 
我们从不曾见一朵花开的不笃定 也从不见一只蚂蚁爬的不笃定 生来是什么就是什么 是靠飞的还是靠爬的 该直着长还是弯曲着长 明白的很
 
大自然
Read the rest

不伤害

前几日与几个意大利女人一起用餐。
 
甜点之前,服务生上了一些不同口味的奶酪,供品尝。
 
只见身边这几个女人,用小刀将奶酪缓缓切开,再用叉子将切好的奶酪送进嘴里,闭上眼睛,细细品味,最后点点头,嘴角边带着一丝小惊喜,两眼放光,将拿着小刀的右手半举,由衷的来了一句:“真不错!” 
 
我不太爱吃奶酪,尤以羊奶酪,但看着这几个女人享用奶酪的过程,真是比自己吃到嘴里还感觉幸福。
 
这大概,就是意大利人骨子里的魅力所在吧:天塌下来,也不能失了生活中的点滴风味。
 
想起十几天前,在酒店等朋友,顺手翻到一行禅师描述“吃点心”时的感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