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

“最持久稳定的快乐,是自我成长的快乐。它是一个人通过不断的自我迭代,让自己越来越有能力去涉猎、体验、理解那些真正有内涵,有思想,有艺术审美的事物,能于寻常时照见深刻,在复杂中回归至简。它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观察中不断变焦的体验维度,就像从标准镜头延伸到广角视域,从长焦远景回缩至微观世界,在不同观察尺度中感受到事理的广袤与纤细,让它变成一种可靠的自我指引。” (崔庆龙)

我们来这世间一趟 要尽自己所能 活得敞亮 活得有趣 活得美

困难的境遇 无助的时刻 不被理解的瞬间 彷徨失措 愕然愤怒…… 这种种身心上的考验 几乎人人都会经历

但心中有光的人 
Read the rest

心力

“If you don’t prioritize your life, someone else will. 如果不能自己安排生活的优先次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 《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

将每一天都当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想想明天或许就不再能睁开双眼 看到初升的太阳、吃不到可口的食物 也不再能触摸到打心底里喜爱的人 带着这样的心态观照每一天 为自己选择要做什么 不要做什么 要如何好好珍惜这宝贵的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选择让什么进入自己的生活 将什么拒之(心)门外 如此这般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为自己加
Read the rest

盛宴

(约)一千八百年前,古罗马皇帝玛克斯·奥勒留(梁实秋先生译)写下个人思考录。

在这本《沉思录》(中译名)中,奥勒留深刻反思个人思想、人生态度、个体与自我的关系 与他人的关系 与社会的关系 与宇宙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何为生、何为死。

 



一千八百年过去,亦如大哲大史家们所反复引述的:“太阳底下无新事。”(《圣经 • 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

人类社会仍旧时常弥漫着自己都讲不清道不明的“优劣”之争 得到时沾沾自喜 失去时暗自神伤 比别人“幸运”那么一丢丢便翘起尾巴 比别人“倒霉”那么一丢丢便躲进“幽暗的地洞中”暗自舔伤 若要是没有一点基本的理性把持 还会
Read the rest

有志青年要做中小学教师【朱光潜】

朋友:

我写这封信给你,假定你是一个有志的青年,如果你真正不小看自己,你一定会明白我向你作这封信里的劝告,不是小看了你。你常跟着旁人说,并且你也实在相信,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工作;可是到你准备职业或是选择职业时,你总觉得当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是穷途末路。你有别的事可干,就干别的事,没有别事可干时,只得当教师。你以为这是不得已,你叫苦,你甚至引以为耻。朋友,你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这是不是一个矛盾?这矛盾后面是不是藏有虚伪的心理和不彻底的思想?你认为应该做的重要的事而自己不肯去做,希望旁人去做,因为你嫌做这事清苦。这是逃… Read the rest

最好的爱

让孩子经历自己的人生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 不跌倒不碰壁不会真正获得成长 不成长也就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风雨、营造美好的生命时光

【真正的奢侈与成功 是身心安康、内心安宁、生活充实、有能力爱自己爱世界、身边拥有(真诚健康的)爱、最后能寿终正寝。能做到的,凤毛麟角。需要得天助 也需要自己努力。“尽人事听天命”。】

父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爱 首当其冲第一点 爱自己、管好自己、时常反观自己的言行、接纳自己并协助自己变得更好(比如: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nbs… Read the rest

天堂地狱 一念间

班里曾经有两个孩子 写字的时候都有点镜像问题


一位家长耐心鼓励 小心提点 课后我同这位家长讲:“四五岁的小孩子头脑还在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出现镜像问题很正常,慢慢得到个七八岁头脑发展更完善一些就会好转。期间帮助小朋友提高观察能力就可以,不用着急。小孩子生长有自己的规律,几个大的转变节点总体上来说是比较一致的,但个体会有差异。只要不是生理上的病变,其他的应该都不用太忧虑。孩子需要的只是信任、耐心和陪伴。”


另一位家长性情焦躁 容不得一丝差错和慢怠 课上我会反复告诉TA的孩子:“不着急,老师等你。老师觉得你特别不错,如果累了就先休息… Read the rest

翅膀的力量

急风骤雨了将近一个礼拜 放晴 一片湛蓝
 
清晨外出徒步 回程时 走得急 冷不丁得 只听“嗖”的一声 一只鸭子越过芦苇丛 从路边飞入池塘
 
“你看见那只鸭子了吗?” 我问先生,“警惕性真高!”
 
“怕你把它逮回家变北京烤鸭吧!” 先生调侃道
 
不由想起木心先生讲:“勿做爬行动物,做飞行动物。” 我猜 木老的意思是说 做爬行动物终归只能在一个维度里转悠 而飞行动物能够飞出限制 去到更广袤的天地 再来 要想逮到飞行动物 多少还是需要费些许功夫的 对捕食者自身素能的要求高
 
如若天生不是飞行动物 想从爬行动物变为飞行动物 
Read the rest